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人文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2月7日晚,我校第十届辩论赛决赛在应天校区体艺馆406室举行,图书馆馆长谢冬冰、社会教育处处长、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张璇、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原部长卢福毅、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成蕾、校团委书记包慧君担任评委,各学院师生代表观看了比赛。
本届辩论赛分初赛、决赛,实行淘汰赛制,共八支队伍参加。辩题紧扣热点话题和我校学生思政工作重点,开放学员与高职学生同场论辩、同台竞技,思想碰撞,火花四溢。
11月30日晚,初赛围绕辩题“内卷有利于/不力于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展开激烈辩论。正方结合“内卷”的概念、定义、现象和特征,指出内卷是一种充满可能性的时代机遇,它有利于青年、社会和各行各业的进步;反方抓住正方言论中的歧义和痛点,指出“内卷≠努力”,实质是一种内耗的变相攀比,是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僵化,强调只有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才能推动青年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激烈角逐,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代表队进入决赛。
决赛中,各队围绕“兵头将尾实行轮值制度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展开激烈辩论。正方以“兵头将尾实行轮值制度利大于弊”立论,结合概念定义、社会实例、办学实际、能力提升,指出“兵头将尾”工作机制是打通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末梢神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认为实行“轮值制”能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反方从实施“兵头将尾”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指出“轮值制”在个人层面存在意愿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问题,在集体层面存在队伍管理难、工作间断不连续、无法实现最大管理效益等弊端,认为兵头将尾实施“轮值制”不能最大化发挥“以点带面”的价值。双方展开激烈交锋,就关键问题进行追问、辩驳,敏捷机智的临场应变,默契高效的团队配合,让观众不时暴发热烈掌声。
攻辩环节,正方突出强调“轮值制”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就相关质疑进行辩驳解释;反方金句频出,抓住教育的本质是发现每一位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管理者”,强调学生的主责主业是学习而不是管理,要结合培养实际,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兼顾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精彩纷呈。
评委谢冬冰老师用“激烈而精彩”肯定本场比赛,他从概念界定、关键词提取、立论重要性、辩论逻辑、攻辩技巧、现场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总结与剖析,强调辩论要抓住问题关键、追问质询、逐一攻破,“单守一方都不能成为真理,将片面的深刻发挥到极致才能深入人心”。
最终,建筑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商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亚军,信息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季军;李萌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建筑工程学院崔璨获得“最佳指导教师”称号;许志康等7位同学获得“优秀辩手”称号;高媛媛等7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建筑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
商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亚军
信息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季军
李萌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建筑工程学院崔璨获得“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许志康等7位同学获得“优秀辩手”称号
高媛媛等7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辩一题而有知,论纵横而明志。辩论赛是我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本次辩论赛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紧扣学生工作热点,通过辩论引导学生学真知、明是非、善思辨,优化知识结构,转变思维方式,以辩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在激辩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兵头将尾的重要作用,践行“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小牛奔腾新媒体中心 王涛\文:学工处 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