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文化 探寻工匠精神 ——信息工程学院赴常州拜访乱针绣名家大师狄静

时间:2022-08-13浏览:465

8月1日,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彭晓老师以及四名同学和常州开放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崔明敏老师及学院4名优秀团员代表走进常州乱针绣名家大师狄静工作室,探寻匠人背后的时代精神。

乱针绣是中国刺绣在现代的崭新发展,是创始人在全新文化资源和思维状态下产生的观念突破和技术突破。乱针绣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中国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乱针绣的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股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

常州乱针绣的发展也历经风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内的刺绣市场日见繁荣,常州的乱针锈受到了外来产品的大力冲击,生产停滞不前。如何发扬光大常州的乱针锈,成了常州刺绣艺人的一个重担。当时还是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的狄静毅然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通过多年的努力,她的乱针绣工作室已经聚集了60多名乱针绣艺术工作者,她的作品,也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开始用乱针绣这种特殊的艺术样式,来收藏人生最宝贵的记忆。

狄静老师告诉学生们要深入生活,体悟生活,感恩生活。选择是艰难的,选择是无悔的,选择也是幸福的。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狄老师就是将目标定位在开发乱针绣新品上,研究和探索如何把绘画和刺绣艺术结合起来,试用西画和国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针法技巧进行创作,并最终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成功背后往往是漫漫坚守和刻苦努力。通过拜访狄静大师让团员青年们了解到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 匠艺”,更明白了“工匠精神”背后的坚持。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必须树立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丰厚的文化传统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像乱针绣这样的传统技艺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继续发展的不竭文化动力和丰厚滋养。这个时代,需要为这些坚守优秀文化传统的匠人留出一席之地。

通过本次活动,团员青年们感动于民间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并纷纷表示自己将会学习并继承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继续前行。

(审核:刘慧英/ 文字:彭晓,周一鸣/ 图片:周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