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苏教办学〔2015〕5号)文件精神,针对春季心理危机高发的特点,我校学工处、校心理协会、各学院心理协会于3月16日起在校内开展了以“心灵有约”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包括4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场案例督导、多场校园文化活动、微信平台开发等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一)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主题一:怎样成为人生赢家。3月16日,东南大学郭晋林教授的“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讲座掀开了我校今年3.20心理健康周活动的序幕。当天中午,郭教授莅临我校定淮门东校区,阐释如何成为人生赢家。她首先从哈佛大学著名的“格兰特研究”的成果引入,阐述“人生赢家”的关键因素:即锻炼充足、保持健康、共情能力强、青年期建立亲密关系;随后,她结合实际咨询案例,分别向同学们分析如何做到以上要求;最后她用“你不能做成你想做的一切,但你能做成你想做的一点”勉励大家脚踏实地地努力,走向人生“巅峰”。该讲座的主题契合了大家的成就欲望,现场内座无虚席(室外还有人站着听),气氛热烈,同学们专注聆听讲座并自我反思,激发了成为人生赢家的决心,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主题二:梦与睡眠那些事儿。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当晚,我校学生工作处专职心理咨询师沈静为应天校区学生作了题为“梦与睡眠那些事儿”讲座。沈静老师首先介绍了睡眠对人的重要意义,随后从睡眠的五个阶段,继而以重复梦和连续梦现象,带领同学们探究梦的形成机制和释梦原理,最后介绍了一些保证睡眠质量的做法,帮助同学们维持身心健康。
主题三:情绪管理与沟通技巧。3月23日晚,商学院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夏宏玉老师为该院一、二年级学生主讲“情绪管理与沟通技巧”。夏宏玉老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从认识情绪、舒缓情绪的办法、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层次等方面进行讲解,倡导广大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加强沟通,做更完美的自己。在讲座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根据老师要求即兴表演生活中常见的沟通问题,现场气氛活跃,笑声不断。学生们从中学会了一些情绪调适及沟通表达技巧。
(二)辅导员心理工作能力培训
主题四: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快速有效识别暨案例督导。3月25日下午,学工处举办了辅导员心理工作能力培训,针对我校近来出现的学生工作疑难案例,邀请到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李箕君主任为辅导员们开展专题辅导和现场“会诊”。本次培训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快速有效识别》主题讲座;第二部分是疑难案例督导。讲座中,李主任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框架内开展,强调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任务重在预防和识别。他从“早期发现什么”、“发现之后怎么办”、“抑郁症的检查与询问”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校在识别心理障碍方面的重点任务。在案例督导部分,李主任对我校辅导员汇总的疑难案例进行了指导和点评,期间多次强调学校要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科医院”的分级转诊制度,以利于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和康复;辅导员们也就案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培训使大家受益匪浅,帮助我们更加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任务、界限与方法,也更加感受到心理工作方法对学生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二、心理健康类校园文化活动
1、校心协举办发呆大赛。3月23日与3月28日中午,我校心理协会分别在两校区操场举办发呆大赛,让同学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找到“发呆”的幸福感。同学们热情参与活动,大赛也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回了曾经丢失的简单的幸福,让大家获得心灵的放松和愉悦,同时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默契和感情。
2、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团训。3月8-18日在一、二年级各班中展开了“320咱爱您”心理健康主题团训活动。此次活动在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丁姝娟的号召下、在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倡导下展开。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户外,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团训游戏。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绿博园,凭借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了“合作音乐椅”、“食指抬人”等游戏,化妆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10多位同学仅仅用食指的力量便抬起一名女生。此次活动摆脱了传统的“知”,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的“行”中认识到了聆听沟通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互帮互助和团结友爱的力量。
3、传媒与设计学院开展户外拓展活动。3月24号中午,传媒与设计学院“心灵驿站”社团在东校区操场举办了“风雨同行”呼啦圈传递活动,通过游戏,同学们学会了接纳他人的长处,懂得了如何在团队合作中扬长避短,锻炼了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
随着我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力量的增强,我校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工作。我校心理健康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心灵相约”已建立,即将正式上线。学工处对3.20心理健康周的活动开展了密集宣传,同时正在编印心理知识宣传彩页、海报等,不断营造“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友爱互助、人生共赢”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助力同学们成长成才。